Vibe Coding 后的感悟
开发AI产品
放下 ”AI写的不算自己写的“ 执念。
最近在使用Cursor和Windsurf开发产品,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对话之前就要考虑好产品的大概内容和功能,避免没有必要的对话去耗费经历和时间,建议做一个原型(当让可以让AI帮你),甚至产品的点子也可以让AI提供,你需要的则是像乔布斯一样筛选和审美能力。
同时还需要知道你开发产品所使用的技术和框架,把它们的文档URL放到cursor知识库里(setting → Features → Docs) 减少你和AI花费的时间,给AI制定一些规则(这里可以添加.cursorrules),你可以在这个网站链接参考被人的规则如何编写,目的同样是为了减少token的消耗和节省无意义的对话时间。还可以添加 MCP Server ,让LLM帮你读取本地文件、查询数据库,甚至操作 GitHub 提交代码等,甚至调用工具,浏览网页。这一切都是为了简化开发,(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把大部分操作交给AI,只command + 回车)
如果你是第一尝试开发,需要懂点设计模式,然后在构建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去快速了解整个项目文件的作用和代码的架构,不要一味的进行command + 回车,观察AI的操作和思路,,避免时间的推移,项目的大小会让你摸不着头脑,如果你跟乔布斯一样是个偏执狂,在修改一个细枝末节的模块会发费你与AI大量的时间和的Token,而你要是懂传统编程,那么这个修改会让你很稳定且一次成功的修改细节。用Git去管理项目,如果出现无法修复的Bug,必要时回退版本,而不是和AI进行无止境的Bug对话。
总之是为了减少开发周期,减少Token,减少Bug。当然,AI会原来越强,等Bug的handle能力强过大部分开发者,那就需要跟传统编程彻底告别。